蟒袍,从在明初作为赐服开始,朝廷常将饰有这类高级纹样、织造精良的衣物、匹料赏赐给有功的文武大臣及外国国王,
从那时起蟒袍由于其政治属性成为了身份显赫的象征;到明中叶,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,及朝廷对赐服的宽纵,导致
未获赐的官员以及民间也纷纷效仿;至晚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,财力允许的平民富商皆喜置办,甚至出现“五爪蟒龙”等皇家纹样,
“赐服制度”名存实亡,成为纯粹财富地位的炫耀。
圆领袍在明代是一种官员制服, 民间一般不穿着,只有一种场合例外,就是--婚礼。
从此新郎又有了我们所熟悉的另一种称法--“新郎官”。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圆领袍
乌纱帽 “荷雁草叶纹”革带 皂靴 牙牌
(从里到外依次穿着:袜、绔、衬裙、中衣、道袍、圆领袍)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
云暗地·妆花圆领袍乌纱帽 “荷雁草叶纹”革带
穿着整齐后,圆领袍背面两侧高耸的插摆。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
云暗地·妆花圆领袍 乌纱帽 “荷雁草叶纹”革带
穿着整齐后,圆领袍背面两侧高耸的插摆。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
云暗地·妆花圆领袍
“荷雁草叶纹”革带
蟒原指大蛇,《尔雅》注中说:“蟒,蛇**者,故曰王蛇。”明代的蟒是仅次于龙的高级纹样,
整体造型与龙几乎一样,两者的区别在爪部(趾),蟒只用四爪。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
云暗地·妆花圆领袍
乌纱帽 革带 皂靴 牙牌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
云暗地·妆花圆领袍 牙牌
“牙牌”始见于宋,明朝正式定制,文武百官参朝时持牙牌以出入宫门,否则门官止之;
入朝后牙牌挂于革带之上,以示身份队列;
今天“牙牌”制度当然已不复存在,故如今仅取其识别身份之意,可为新人定制,
在牙牌正面刻上新郎官及新娘的姓名,背面刻上自定的祝福语。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圆领袍
织造于2013年9月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圆领袍
织造于2013年9月
左右两肩上分别饰有一赤一绿二条小蟒,环绕着大蟒相逐龙珠嬉戏;江牙、珊瑚上又饰有铜钱、方胜、珍珠等宝物;
设计中蕴含着家族和睦、人丁兴旺、广纳百福、财源广进之望族寓意。
道袍,是明代汉族男性在社交与正式场合中普遍穿着的一种袍服,其意义与功能相当于中国人今天的西装与民国的长衫;
从明初到明亡,道袍始终是汉族男性的代表性正装。
藏蓝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道袍
(从里到外依次穿着:袜、绔、衬裙、中衣、道袍)
藏蓝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道袍
蟒原指大蛇,《尔雅》注中说:“蟒,蛇**者,故曰王蛇。”明代的蟒是仅次于龙的高级纹样,
整体造型与龙几乎一样,两者的区别在爪部(趾),蟒只用四爪。
藏蓝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
云暗地·妆花道袍 (暗褶)
藏蓝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道袍
织造于2013年9月
藏蓝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道袍
织造于2013年9月
左右两肩上分别饰有一赤一绿二条小蟒,环绕着大蟒相逐龙珠嬉戏;江牙、珊瑚上又饰有铜钱、方胜、珍珠等宝物;
设计中蕴含着家族和睦、人丁兴旺、广纳百福、财源广进之望族寓意。
藏蓝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道袍
织造于2013年9月
右肩上的小绿蟒。
藏蓝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道袍
织造于2013年9月
曳撒袍,在明初,此类断腰袍称为质孙,袭自元制的一种紧身窄袖服饰,具有明显的东方游牧民族服饰特点,
因其实用性而多用作军事用途,对西亚、印度莫卧儿帝国、俄罗斯、突厥,等被蒙元帝国征服与统治过的地区的当地服饰
也都产生深刻影响;在中国,永乐以后渐称曳撒,衣服形制与结构也趋于汉化,马面、两侧宽大的插摆取代了部分腰褶、
背面取其便而做通裁,窄袖被宽大的琵琶袖所取代;穿着场合仍主要沿用其“戎装”、“运动”性质,
以名贵衣料制成在特定场合有时也兼正装之用。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织金曳撒袍
璃龙镶宝带钩(从里到外依次穿着:衬裙、中衣、曳撒袍)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织金曳撒袍
曳撒袍,袍长一般过膝,不至鞋面,以更便于活动。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织金曳撒袍
曳撒袍两侧插摆,为袍服下摆实际宽度的延伸,提高可容纳的双腿活动面积。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织金曳撒袍
织造于2013年9月
大红·子孙蟒云肩通袖·四合如意团云暗地·妆花织金曳撒袍
织造于2013年9月
曳撒袍背面上下通裁,与道袍有直接关系。
面料因织造工艺复杂,有微瑕在所难免,望顾客朋友谅解!